- 来源:开平市纪检监察网
- 发布日期:2019-10-12 17:36:46
近日读了明代清官鲁穆的故事,读后令人久久不能忘怀。鲁穆一生清正廉洁,刚正不阿,人称“鲁铁面”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,鲁穆高中进士,按照旧例,他应该到州府拜访当地官员,但他却整天闭门读书,一切如常。不久,鲁穆将启程进京授职,州府官吏纷纷给他送路费,鲁穆对此深感厌恶,一口回绝。在任都察院御史的时候,鲁穆不畏权势,多次上书弹劾恃功自傲、目无法纪的汉王朱高煦,刚正之名响遍朝野。正统元年(1436年),鲁穆入朝任右佥都御史,第二年受命去河北大名、广平一带捕灭蝗虫,因劳累过度,染上疾病,途中病逝。鲁穆一生为官三十载,一生正气,两袖清风,去世后,家人无钱扶丧返乡。明英宗知道后,下旨打开国库让鲁夫人任意取钱。鲁夫人只拿了一百两纹银。明英宗问:“为什么不多拿点,留给后代子孙?”鲁夫人说:“古人有云:子孙贤,勿用多买田。我夫君给子女留下一个清名,足够他们受用一生。”
鲁穆的一世清名是无价之宝,足以让子孙后代“享用”不尽,胜过千座百座的金山银山。古往今来,无数例子证明,留给子孙最宝贵的财产莫过于廉洁修身、自强自立、拼搏进取的精神遗产。相反,留下丰富的物质遗产,让儿孙坐享祖辈父辈打下的“江山”,有的不思进取、懒惰成性,有的纸醉金迷、放纵挥霍,甚至终日浑浑噩噩、醉生梦死,最后落得个“坐食山空”的下场。正如古人说的“贤而多财,则损其志;愚而多财,则益其过”。清朝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说过:“子孙若如我,留钱有何用?子孙不如我,留钱又如何?”子孙后代如果是有才能的,钱财多或者会削弱他们的志向,如果是愚笨的,钱财多反而会增加他们犯错的机会。
广大党员干部,尤其是领导干部,要从中有所反思:人活一世,我们能给、要给后代子孙留下的应该是什么?是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,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物质生活?还是俭以养德、勤以修身,拼搏进取、不负青春的自强自立精神?我认为,我们要留给子孙后代的,不是票子,不是房子,不是车子,不要终日惶恐地想着、东奔西跑地忙着要如何为子孙们积累更多的财富,不要错误地以为让子孙后代金钱无忧是自己此生最高的奋斗目标。俗语云: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。多留精神财富,少留物质财富,让子孙们继承祖辈宝贵的精神遗产,让他们学会用精神涵养理想信念,用感悟沉淀升华思想,用知识丰富人生,用实践创造价值,这样的家族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,才能人才辈出、代代不息。
广厦千间,夜眠不过七尺;珍馐百味,日食只需三餐。作为党员干部,我们要牢记“当官发财两条道”,时刻做到廉洁从政,坚决摒弃升官发财、封妻荫子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不良思想,勿把公权当“私器”疯狂敛财,不为名利失心、不为权欲熏心、不为钱财缚心。任何时候都要安贫乐道,“任凭弱水三千,我只取一瓢饮”,宁可清贫,不愿浊富,不为利所累,且从心所安。(开平市纪委监委调研教育室 劳美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