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来源:开平市纪检监察网
- 发布日期:2025-07-01 16:35:44
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,开平市委巡察机构坚持把该项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,立足巡察监督职责,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以“靶向治疗”推动集中整治工作走深走实,以有力的整治成效回应群众关切、保障民生福祉。截至目前,全市累计推动整改群众身边问题241个,推动立案30人。
一、靶向发力,打通社保服务“堵点”
市委巡察组通过实地走访、调取业务数据比较,发现市行政服务中心社保业务存在预约号源分散、窗口授权不充分、办理流程复杂等问题,群众办理这些事项时意见较大。在巡察组推动下,市行政服务中心迅速行动,优化线上线下预约系统,根据业务量动态释放预约名额,线上预约号由原来的60个增加到80个,大大减少群众“抢号难”问题;推行“一号通办、一窗通办”,将原来多种且分散的社保业务号源全部合并,一个号即可办理所有类型的社保服务,大大节约了办理时间;实现一窗综合办理,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、工伤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社保高频业务进行整合,大大简化了办理流程。
目前,社保业务窗口日均办理量提升33%,群众等候时间从平均35分钟压缩至20分钟以内,办理时间由最高峰的5天缩减至最快的2小时出结果。
二、深化改革,清除审批服务“淤点”
市委巡察组在办事窗口暗访时发现,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“放管服”改革不到位,存在6项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材料数量超出上级规定数量以及5项行政许可项目审批仍保留已取消的省级统筹材料的情况,增加群众和企业负担。巡察组推动该局立行立改,迅速对照省有关要求对行政审批项目办理材料清单进行全面梳理,及时删改相关要求,并同步更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的材料模板。同时,依据上级部门取消、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文件,及时动态调整事项清单,确保事项数据同源、联动管理。
改革后,统一规范了事项名称、申请材料清单,共精简18项非必要办理材料。截至2025年4月底,办结审批事项68宗,累计减少办理材料204件,既减轻了群众负担,也提高了行政审批的效率,更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。
三、精准施策,化解民生保障“痛点”
2024年市委巡察组在走村入户了解情况时,发现2019年赤水镇实施全域集中供水区覆盖攻坚任务以来,仍有瓦片坑村两户村民没有安装自来水设施,长期面临用水的困境,成了“揪心事”。巡察组高度重视,立即将该问题列为立行立改事项,督促镇党委牵头落实,该镇从制定整改方案,到完成通水,全流程仅用了4天。为打通群众饮水安全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群众喝上安全水、放心水、幸福水,巡察组还督促镇党委建立“镇府主导+群众参与”的运维机制,明确镇村两级管护责任,定期开展水质检测,确保供水安全稳定。截至2024年12月,两户居民已用上稳定自来水,全镇农村集中供水率达100%。
四、聚焦问题,整治政策落实“难点”
近两轮巡察中,市委巡察组通过“四不两直”检查,发现部分镇(街道)高龄老人补贴发放不及时、审核不严谨,存在底数不清、动态调整滞后等问题,严重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与群众的获得感。巡察组针对该问题,形成问题专报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审定后,迅速移交市民政局,推动开展全市高龄补贴发放专项整治,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。
市民政局接到巡察移交问题后,立即启动专项整治行动。一是数据比对核查,对接公安、卫健部门,每月开展户籍、火化数据比对,累计核查高龄老人信息1万多条,停发已死亡或户籍迁出的高龄老人1000多人;二是入户实地抽查,组织协同镇村干部对80岁以上老人开展“敲门行动”,核实新增、漏报人数,共涉及1712人5.1万元;三是加强督导检查,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审核,不定期通过电话询问、现场入户等方式对发放情况进行抽查,确保应发尽发资金发放准确率提升至100%。2025年1-5月,全市累计发放高龄补贴396.73万元,惠及1.86万名老人,让高龄老人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。
五、转化成果,构建长效治理机制
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需常抓不懈、久久为功。开平市坚持“当下改”与“长久立”相结合,把完善制度、促进治理贯通起来,建立起“三个一”整改机制:
一套责任体系,压实被巡察党组织“一把手”整改责任,实行“问题清单+责任清单+时限清单”管理,确保整改任务“件件有回音”。
一项联动机制,推动巡察监督与纪检监察、组织、审计监督贯通融合,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开展专项检查,2024年以来开展专项检查2次,约谈单位负责人6人。
一批制度成果,通报共性问题57个,推动建立完善制度318个,形成“解决一个问题、完善一套制度、规范一类工作”的治理闭环,切实做到维护群众利益常态长效。
下一步,开平市将持续深化政治巡察,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再抓两年部署,聚焦新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,加大检查力度,巩固深化集中整治成效,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整治工作,让群众真正受益、可感可及。